图为“床上的夜幻想未删减资源 实现医养结合。一是按照生命周期制定健康指标,不再将大龄和老龄机能衰退当疾病,大力开展维护健康机能的康复服务;二是全专融合医护资源进社区,包括一、二级医院和急救网络,支持居家养老和基本保健服务需求,各类医疗机构要在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内找到自己的位置,大型医院单体发展的时代结束了。2032年中国可能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,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,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,届时“63婴儿潮”一代人进入70岁,可以预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加,要从现在开始建设“医院专科/急性治疗、社区康复/非急性治疗和家庭照护/夜间看护”相结合的医护体系;三是发展长期照护事业产业和长期照护保险计划,满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照护的刚性需求。长期照护属于带病生存的广义医护范畴,需要大力培育“家庭照护床位”以满足70%需求。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相对成功,其经验值得借鉴。摄
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80.3亿吨,其中,完成公路货运量205.7亿吨,同比增长4%。公路运输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。
超过200亿吨运量的背后,是3800万货车司机的默默奉献。他们风雨兼程,多拉快跑,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,让快递“当日达”“次日达”成为可能,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3800万货车司机,也代表了数千万个家庭。他们的吃住有没有保障,收入能否满意,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喜乐。我们在惊叹于中国物流速度的同时,也要更加注重民生温度。
首先要保障司机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。近年来,网络平台已成为司机找货揽货的重要渠道,但平台收费抽成过高、运费结算不及时、价格内卷等问题不时发生,直接影响货车司机的收入和积极性。近期,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,部署开展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收费治理工作,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主要货运平台企业签署了自律公约,各方要认真落实责任,共同推动构建运营风险共担、利益合理分配、各方互利共赢的货运市场格局,让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更有保障。
其次要营造更加温暖的工作环境。货车司机劳动强度大、工作条件艰苦,有没有地方休息,吃不吃得上热饭热菜,加油修车方不方便,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。目前,各地各部门正在打造“司机之家”等设施,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和可选择的优惠服务。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,改进提升服务,让“司机之家”成为货车司机运输途中的温馨港湾。
最后要加大帮扶救助服务力度。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,劳动风险高,而个人和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。因此,要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措施,拓展帮扶救助渠道,整合社会资源,提升服务能力。特别是要推广职工互助保险,积极探索开展货车司机职工互助保险,为遭遇意外伤害、罹患重大疾病的货车司机提供互助保障。
此外,还要完善反映问题的渠道。货车司机出门在外,经常会遇到运费拖欠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。要继续完善货车司机诉求办理通道,让广大货车司机遇到问题时,有渠道申诉、有部门受理、有结果反馈,持续提升诉求响应率、解决率和满意率。
司机手握全家期盼,车轮承载国计民生。关心关爱货车司机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构建温馨和谐的氛围,让物流有速度更有温度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齐 慧) 【编辑:刘阳禾】